Wednesday 15 December 2010

方法不對

上星期讀到新牢騷集的推薦,我從教育學院圖書館(經館際互借)借來竹中平藏的《方法不對,學什麼都沒用》(台北:遠流,2009年,張鳳譯)。
除了牢騷先生摘錄竹中引佐貫利雄的說:「不管幾個笨蛋加在一起還是笨蛋!」(頁83)之外,我也拈出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出來。
矩陣學習座標:有範圍而作為武器的學習:記憶的學習;有範圍而作為連結人與人的學習:興趣的學習;沒有範圍而作為工作的學習:記憶的學習;沒有範圍而作為連結人與人的學習:人性的學習。(頁32-4)十分有用的分類。
真正重要的情報畢竟還是掌握在人的手裡。(頁79)對極了!
畢竟,對文化或藝術而言,如果沒有贊助是無法發展的。對於新興事業也是一樣。(頁88-9)一般來說,有文化/知識的人總是不願多付點金錢扶助文化/藝術事業。
知識生活必須建立在健康之上……熬夜或睡眠不足絕對是知識生活的最大敵人(頁91)緊記!
日本其實是「考試經歷社會」,而不是「學歷社會」。日本企業重視的只是「你考上了哪裡」而已。(頁110)發人深省。
逛街就是要東張西望。(頁145)對極了!
大學生水評不斷下降嗎?京都大學經濟學教授吉田和男認為這樣說是不對的。他說:「這個社會已經進步到連笨蛋也可以上大學的豐衣足食年代,這應該是好事。」(頁157-8)下學期上課用。
風一吹,水桶店就賺錢?(頁164-5)大膽思考。
學習都是孤獨的。能夠解救這份孤獨感的,就是夥伴們的相互鼓勵。(頁185)吾道不孤。
點對點,線連線的思考習慣。知識或情報連結成線,而每一條線再相互交織成網,進而發展成立體空間。(頁186-8)極易也極難。
現在的年輕人都只看到我三十歲以後的經歷,那可是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,所擁有「雜務經驗」才可能做到的。(頁193)「能被利用於雜用」,就表示到哪兒都派得上用場,是一種實用性很高的技能。……只會做一件事的人,幾乎亮無例外的,都不敢承擔風險。(頁194)每個人都應該有的過去。
「和每個人都要成為好朋友」是孩童時期才必要的理論。(頁202)贊同!
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能力。(頁205)眼見不少同輩都已拒絕學習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