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 15 February 2011

又再讀大前研一

你真的甘於成為「低IQ社會」中的一員嗎?
國外演講費(交通、住宿等另計)高達五萬美元(!)的大前研一如是問。看過《M型社會: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《再起動:職場絶對生存手冊》等,這次讀《低IQ時代》(臺北:商周出版,2009;劉錦秀譯)。
全書分成十章,按次為:「低IQ社會」的出現,政府製造的不景氣根源就是「智慧衰退」,全體成為經濟白癡(即使零利率也把錢存銀行的國民),政局和「集體智慧」(在「○x」標識中漂流的國民),網路社會和大腦(網路的不良影響論),沒有欲望的年輕人和學力低下,提升「集體IQ」的教育改革,在「低IQ社會」中誰會得到好處?(官僚機構、外國投資客、投資基金),向勝利組學習(如美國、韓國、德國、歐盟、中國等),及21世紀的教養(地球公民責任)。
「低IQ社會」幾乎是大前對當下日本社會的斷語。大前問:
電視之所以會有那麼多「搞笑」、「猜謎」的節目,是不是因為觀眾的程度變低了?
就因為「大家都說好感動」這個理由,衝進電影院看話題電影,然後對人云亦云的鏡頭也覺得感動就心滿意足的人是不是很蠢?
不念書,只想靠腦力激盪鍛鍊大腦的人是不是很笨?
只閱讀內容簡單的書,是因為日本人的解讀能力倒退了嗎?
在「寬欲教育」和「少子化大學全入時代」的影響下,我們大學生真的變愚蠢了嗎?
大前認為:「坦白說,現在的日本人是白癡」(頁310);「日本人沒道理、沒原則、沒理念」(頁312)。大前眼中的日本是全世界「集體IQ」最低的國家,是「低IQ社會」,「從小孩到大人都不喜歡動腦」,「充斥『宛如呆瓜的現象』」。我立刻想到,還應該去日本旅行嗎?但是,九級地震後的日本人的秩序井然和守望相助,卻是有目共睹。IQ高,EQ更高。
「的確人人都不喜歡思考。但是『不思考』的人,並不表示就沒有看法。事實上,他們都是有『意見』的。」(頁46)情緒不是意見,卻又主導輿論。「當有一個主流意見浮上檯面的時候,大家非但不去斟酌其中的涵意,還一起醞釀詭譎的氣氛拱出反對的意見。。。最糟糕的是,大家都捨棄意見,而把應該歸類為國民感情的情緒反應當成了輿論,甚至連政治家的一舉一動都明顯是在迎合這些輿論。」(頁49)
日本的經營者厭惡向亞洲學習,沒有上得了國際檯面的經濟人,能夠在國際會議露臉的日本人屈指可數。(頁68-72)大前是鳳毛麟角。
大多數的國民都不用大腦,只知道和媒體一起瞎起哄,嚷著要政府「想辦法」之後,即不斷重複做出把一切都交給上面處理的選擇。(頁92)
現在的日本還有一股「無法了解就攻擊!」的風潮,甚至連媒體都為這種風潮喝采心動。(頁259)
一些成績不佳的新聞記者,就直接在網路BBS上尋找題材。只要一發現有人的發言和某企業的問題事件有關,就會去盯這家企業,然後誇大其辭加以報導。(頁93)香港不會比日本好。
從事大眾傳播媒體事業的人,他們自覺的速度都非常緩慢,因為他們既沒有時間進修,也沒有求知熱情。每天只是若無其事地在報紙上解說資訊。......其實他們的工作就只是在為垃圾加工。(頁213-4)報紙、電視都已經失去了媒體本來該具備的功能了。但是幾乎所有的媒體人直到現在,都還是抱著狂妄自大的態度,認為「我們就是有本事製造輿論」、「我們就是有能力煽動大眾」。(頁214)
大前強調「頭腦就是武器」。這比起說「知識就是力量」有說服力得多。「不要害怕和別人不一樣。一定要牢牢記住,只有捨棄無差別意識,才能夠不被淘汰繼續活下去。」
大前引述自己在一九九九年出版的《一人獨勝經濟學:放棄選擇的日本人》:「自己沒有判斷的基準,只做逢迎大眾的選擇。在《一人獨勝經濟學》的背面,我們看到獨勝者確認大家的需求之後,再將火力集中在一點之上的行為舉止。這是日本人非常危險的國民性。」(頁36)
大前指出「現代年輕人論」(即是所謂一代不如一代的論調)的根本:大部分還是針對沒有欲望、沒有精神的年輕人抒發自己不滿的情緒。......其根本卻是來自大人們內心的焦急。......但是製造出這種年輕人的,卻是包括我在內的我們這些大人。(頁240)
成長於1980年代後半的世代是有小小的快樂就滿足的「少年JUMP世代」。故事的格局非常小;而主角所獲得的勝利,也不是一種社會性的勝利,充其量只是在身邊的狹小世界中所獲得的一種快樂。......這種世界觀「非常內向」......《少年JUMP》製造了大量只想擁有小小快樂的人。(頁252-3)緊接著是「電玩世代」和「手機世代」。
現在年輕人和比自己年長的「前輩」之間的關係,其實已經進入下剋上,不分長幼的時代了。(頁255-6)
最後,大前反覆強調年輕人必需具備的謀生能力,指的是三種神器:英語能力、金融素養和IT知識,再加上領導力。學生在大學時代就必須把三種神器磨得閃閃發光。(頁302-4)
又,作家石渡嶺司引述在大學課堂上,一名學生問;「教授,報告上的答案,網路上找不到......」(《最高学府はバカだらけ : 全入時代の大学「崖っぷち」事情》(東京:光文社,2007。劉錦秀譯作《最高學府笨蛋一籮筐》))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