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 21 August 2011

東南亞女傭做錯了甚麼嗎?

每天早上,上班沿途穿過一個公園,往往見到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,推著坐在輪椅上,似是他的祖父的老人在公園散步。有時,也會看見另一些推著輪椅的是印傭和菲傭,或是她們攙扶著老人散步。

---   ---   ---

八月炎夏的香港,正為著外傭爭取居港權的申請資格鬧得焦躁不安。

恰巧,兩年前的八月,我正在讀台灣社會學學者藍佩嘉的《跨國灰姑娘 : 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》(台北:行人出版社,2008)。我猜想,有關於香港的研究嗎?香港的數量應該遠比台灣多。

他們不是一般的外傭,他們是東南亞女傭。她們是來自東南亞的年輕女性,主要是菲傭、印傭和泰傭,數目幾近三十萬。她們照顧香港三十萬個家庭。假設每個家庭有四口,她們照顧超過一百萬香港人!

她們對香港有甚麼貢獻?

她們照顧我們家庭的起居飲食,清理打掃,三餐煮食;她們照料我們小孩的日常生活,斟茶遞水,接送放學,教導英文;她們照料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,上街散步,推輪椅散心,如厠洗澡。

於是,我們不會做家務,不懂煮食,只會有名人教搵食;我們不再有家教,只會有港孩和港父母;我們不再照顧父母和祖父母,只會在中秋冬至團圓;甚至,我們不再懂得照顧別人,體諒別人。我,就是Boss,就是Master。

她們是別人的女兒,卻不再照顧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,而要照顧別人的;她們是別人的太太或女友,但要照顧別人的男人;她們是別人的媽媽,卻要離開自己的小孩於襁褓,去照料別人的。


她們活該。她們來自東南亞發展落後的國家。她們的國家出賣她們。她們的學歷在本國可獲得的回報比當香港女傭可恥。她們把希望放在香港,但沒有奢望在禮儀之邦邊陲的大都會落地生根。


她們使香港女性打破中國社會傳統賦予女性的價值標準,讓她們可以建立家庭和生育小孩之外,還可以兼顧工作,獨立自主。香港職場上有成就的女性,背後支持著她們的其實不是另一半,而是東南亞女傭,別人的女兒,別人的太太,別人的媽媽。

她們卻無形中加強了我們賦予女性的價值標準,一方面家傭只會是女傭,家務還是得由女性肩負;另一方面只有女傭取代女主人,才能夠釋放香港女主人,即是以四千多的支出換取數以倍計的收入。這算是高倡女性主義的香港的真象嗎?畢竟,這是建基於依賴東南亞女性勞動力來換取香港女性的獨立。

法院即將有判決。不如我們想想,假設就像香港政府恫嚇性的推測,數以十萬計的東南亞人來港,我們如何佔盡利益或商機?畢竟,靈活走位是香港人的優勢。法律界不愁沒有生意嗎?社福界不愁沒有新增的資源嗎?教育界可以不愁殺校嗎?公立醫院可以增加人手嗎?私立醫院會有商機嗎?飲食業有出路嗎?旅遊業會更蓬勃嗎?地產業可以再上一層嗎?可以肯定,關景鴻將會拓展移民顧問版圖到菲印泰。

還有,她們可以使我們的社會更多元化嗎?香港,將會真正成為亞洲國際都會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