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香港文學。
沒有是因為不能發生,不曾確立,也不會完成,更不會因文學「馳名」(註一)。
香港是一個城市/地區(territory),一個小城。一個人口超過芬蘭、挪威或瑞典的小城,比愛爾蘭(加上北愛爾蘭)還要多,不過這裏沒有James Joyce, 也沒有W. B. Yeats。
沒有東京文學,東京只有日本文學;沒有紐約文學,紐約只有美國文學;沒有倫敦文學,倫敦只有英國文學;沒有加爾各答文學,加爾各答只有印度文學。川端康成、Toni Morrison、Rudyard Kipling和রবীন্দ্রনাথ ঠাকুর (Rabindranath Tagore)代表的是孕育於國家的文學。
說香港有香港文學就正如以為T. S. Eliot會自稱是倫敦詩人而不是英國詩人一樣可笑。說香港沒有文學就好像Parisians謔笑Londoners沒有情趣只顧金錢般乏善足陳。各說各話,互爭領土,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,難免淪落成自報政治文化立場的平台。(註二)
要怪香港沒有香港文學,只怪論者眼高手低,誤把我城作我國。
香港沒有香港文學,只有中國文學和英國文學。
註一:王德威指「香港從不以文學馳名」。倫敦是以文學馳名嗎?紐約又是嗎?這幾乎是一個不能引人發笑,卻又會難禁引用的虛話。
註二:也斯說「香港的故事?每個人都在說,說一個不同的故事,到頭來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,是那些不同的故事,不一定告訴我們關於香港的事,而是告訴我們那個說故事的人,告訴了我們他站在甚麼位置說話。」
數月前,為了準備「香港文學」中的城市景觀的講座,讀了點中英文學作品和文章,頓開茅塞。近讀王德威的〈香港--一座城市的故事〉,頗有感興。(原文見氏著:《如何現代,怎樣文學?--十九、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》(台北:麥田出版,1998),今據氏著:《如此繁華:王德威自選集》(香港:天地圖書有限公司,2005),頁2-30。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