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維德:〈廢壘殘臺魔鬼嶺 波光輪影鯉魚門〉, 《香港電視》,第30期,1968年6月5日,頁56-57。
廢壘殘臺魔鬼嶺 波光輪影鯉魚門
有想携妻挈子舉家趁週末假期外出旅行、而怕舟車擠廹的,有時乘半日閒暇舒活筋骨,找尋刺淚而不願花太長時間於交通往來的,有想率領一隊學生到郊野活動,而又想節省車船費的,我為他們介紹這一個去處。
這一帶地方,說風景,有鯉魚門燈塔;說古蹟,有天后廟、魔鬼嶺與石刻;說脆奇,有殘壘炮台,說飲食,有飯店、茶室,食檔。到過鯉魚門的,會回想燈塔鄰近的巖石海濱、會嚼味天后廟一帶的恬靜寧息,亦會懷念魔鬼嶺的神秘。
鯉魚門位於新九龍半島的尖端,住在香港的到鯉魚門去要渡海。從筲箕灣興民街有小汽船載客渡海。汽船橫渡鯉魚門海峽,將達對岸,山嘴有亂巖前伸,上建燈塔,色彩鮮燦。正觀望間,汽船已入酒灣,泊岸登陸。
碼頭一帶,為鯉魚門村,食肆店舖,全集中於此。離船上岸轉右(南向)濱海而行,不久,海邊巖石聳立,燈塔建於巖頂,雄踞海口。本來海角巨石,險峭難登,但建塔時砌叠石級,堅立鐵梯,架設橫橋,遊人亦可攀臨。此塔雅號「鴛鴦塔」,春秋麗日,或單人來此,倚塔閱讀垂釣;或情侶一雙,併坐談心;或知己三五,促膝話舊。海面郵輸來去,小帆飄盪,襟胸舒暢。
離燈塔濱海東南行,經媽環村(海傍道東),過小石礦場,即抵天后宮,左鄰緊接協天宮。天后宮為海盜鄭連昌所建,傳鄭連昌乃鄭成功部將鄭建後裔,鄭建因不及撤往台灣,致流為海盜。鄭連昌盤據鯉魚門後之「鯉魚山」,勢力雄厚,兇悍善戰,故人稱此山為「惡魔山」(魔鬼嶺)。鄭連昌於海濱建天后廟,並立有小碑:「天后宮,鄭連昌立廟,日後子孫管業。乾隆十八年(按即公元一七五三年)春立。」現仍可考。天后廟附近,羣石堆叠如林,摩崖石刻頗多,有蕭雲庵之「江南烟景」,區建公之「澤流海澨」,陳昭倫之「海天攬秀」林伯聰之「香海襟喉」,陳本照之「海角潮音」及「奇石鍾靈」等,題者皆時人,亦堪遊觀。又廟後石叢間有廢鐵扶梯,為開埠初期英人所建燈塔遺迹,亦堪憑吊。
遊者如有探奇心情與攀登氣力,可於廟後覓路登山,沿山脊上行,詣魔鬼嶺。
魔鬼嶺高二二一公尺,古名鷄婆山,又稱炮台山。踞鯉魚門之北,握維多利亞港東面海門,形勢險要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,英軍於山頂建立三大炮壘,控守港口。並特於清水灣道另闢一支路(即安得遜道),南行達此山腰,以為輸運。今時炮壘已全毀,但從遺迹仍可想見當日之規模。魔鬼嶺頗僻靜,廢堡殘台,空房破屋,叢生蔓草,特顯荒寂,令遊者生神秘感。近山頂一段,(頁56)驟視貌似萬里長城。某次余冒風雨上登,衰草纏踁,有出塞風味。登臨山巔,縱目四眺,鯉魚門海峽全露眼底,過往船艦,目標甚顯。前望南堂海峽(達康海峽),橫瀾、宋崗二島,飄浮涯涘。左隔將軍澳接田下半島,右障筆架山連紫灣北角。回顧九龍灣,機場跑道平矮如板,頓覺天地稊米,令人有出世之思。
魔鬼嶺東麓有新闢小村名流水坑,北坡有山徑轉左穿嶺南新村可回鯉魚門。若轉右可下茶果嶺出官塘。
鯉魚門碼頭有小艇出售海鮮,遊者若不願歸家舉炊者,可携海鮮至飯唐囑代辦。小輪午夜始停航,飯後緩步海濱,對岸萬家燈火,漁光點點,繁星閃閃,更覺詩情畫意。(頁57)
附圖5張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